段红飚和珠江路十年

虽然1992年就有了“珠江路电子一条街”,但更多的人习惯把珠江路开始高速发展的1994年作为珠江路元年。现在,珠江路正好高速发展了10年。

10年发展为什么没有造就出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?10年前就进入珠江路的段红飚,在大手笔拿下长沙2万平方米数码卖场远征全国的同时,以其刚刚拿到EMBA学位的珠江路学位最高的老板的研究成果,反思珠江路10年发展的得与失。

本报讯:12月8日,联想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,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冲出国门、冲向全球市场的IT企业。同一天,IT商城巨头南京华海3C广场也正式迈出了其远征全国的扩张步伐:出资2亿元,准备打造一个中南地区最大的IT商城——长沙华海3C广场。这是珠江路迄今最大规模的一次向外“克隆”。

12月13日,华海掌舵人——南京新华海集团总裁段红飚与记者长谈三小时。此前几天,这位珠江路学历最高的老板刚刚在南京大学EMBA论文答辩中获“优”,而论文谈及的恰恰就是珠江路和新华海十年历程的经验教训,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。

 

珠江路为什么没有全国性企业?

“珠江路一条街”10年发展,为什么始终没有诞生一家全国级别的大型企业?段红飚认为,珠江路企业和中关村企业不同,中关村企业背后都有实体和技术支撑,而珠江路几乎所有企业的第一桶金都是做贸易得到的。十年完成贸易上的积累,“华海广场、雄狮国际这些新楼的崛起就是“贸”的顶峰”,不过同样由于技术短腿、缺乏核心工业,已经导致大多数珠江路企业被市场“出局”。

“贸、技分离出现不了大企业,像新华海在江苏IT企业中排名最高,全国排名也不过23名”。段红飚不无遗憾地表示。“把技术短腿补齐,是新华海和所有珠江路企业迈向全国的重要一步”。

 

贸易特色是珠江路前期动力

不过最初的时候,成就珠江路的却是贸易。

1990年到1994年前是珠江路发展的萌芽期,当时这里的企业都是自发集中起来的,像江计、格雷、松立、紫金。“珠江路上都是高校老师、知识分子,全是一些懂技术的人,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活,称为技术型珠江路也不为过,但那时候珠江路的产值相当小”。

到了1994年,几十家电脑公司云集珠江路,硬件市场开始起步。买电脑的主要是高校和一些高端用户,巨大的兼容机市场需求初步成就了珠江路,这时候的珠江路出现了市场细分:一类专注于做软件,另一类市场型的,做代理、兼容机,“纯粹是靠搬砖头”的。

而新华海为了加快第一桶金积累速度选择了第二种发展路线。“那段时间生意太好做了,都是零积压,根本就没有推销员的概念,每一家生意都是爆满的,只要在珠江路有门面就行,最多的商家在几百米的距离开了4家门面”。“北有中关村,南有珠江路”的豪言壮语就是在那个时候出台的。

 

“技工”跟不上只有灭亡

可是,珠江路卖电脑的好日子在2000年下半年到头了。

段红飚现在重新分析那时行业“崩盘”,认为是新的应用模式跟进不足引起的。“1994年联想汉卡、WPS推出,电脑打字引来第一轮销售热潮;1997年多媒体进入寻常百姓家,看VCD的特点让电脑一度脱销;1999年互联网再度推动电脑的更新换代。”

“在应用模式能拉动电脑市场的时候,贸易型企业日子很好过。可一旦没有新的应用模式拉动,那些没有工和技的贸易型企业就顶不住了”,要想发展必须由单纯贸易向技工贸一体转变。

在这一转变过程中,很多企业适应不了,相距消亡在珠江路。2000年珠江路有新华海、福中、三胞、同创、熊猫、天技、紫金、普雷、普天、宏大、格林、创源、希格13家品牌电脑,2001年只剩11家,2002年只有10家,2003年只有8家,而现在真正还在生产自有品牌电脑的不过四家而已,而他们都是技术成分相对较高的。

 

花十几万的学费“充电”值

段红飚提前看到了这一天,他不停的对公司高层说“新华海要两条腿一起走,而且多元化经营势在必行”。于是新华海旗下软件开发部门,华海广场、E家攻略网吧、游戏装备交易网站等等应势而起,都和新华海的主业相互呼应,比如华海广场,段红飚把它定位为IT地产。

而增加企业的技术含量是段红飚最关心的首要大事,“现在新华海产值中“技”的分量只有8%,我的第一步目标是在软件中心建成以后,在2006年这一比例提高到20%”

而在给企业充电的同时,段红飚也不停给自己充电,比如进行EMBA教育。段红飚坦言“我们第一代珠江路人原来都是学工科的,是用经验来弥补管理不足,而经验就意味着金钱,现在公司大了,再不系统学习,这经验的代价就承受不起了”。由于学的都是段红飚工作中能遇到的实际问题,结果让处于“饥渴状态”的段红飚“一看到课程就很兴奋。十几万学费,值”。

反思十年珠江路发展之后,段红飚给新华海未来绘出全新的蓝图。

Baidu
map